乌克兰空军新司令任命引发争议:民族主义情绪下的战略考量
乌克兰在与俄罗斯的持续冲突中,其高级军事领导层的构成一直备受关注。2025年8月3日,总统泽连斯基签署了一项备受争议的命令,任命阿纳托利·克里沃罗日科中将为乌克兰空军司令。虽然在战时进行军事人事调整并不罕见,但克里沃罗日科的任命却因其独特的“俄罗斯背景”而引发了广泛的公众质疑。
现年60岁的克里沃罗日科,其履历颇具看点。根据乌克兰国防部公开的资料显示,他早在苏联时期便已投身军旅,并在1990年代初期乌克兰独立后加入了乌克兰空军。此后,他历任战术航空旅旅长、中央司令部司令等重要职务。更值得一提的是,在2023年8月3日的乌克兰空军节上,泽连斯基亲自授予克里沃罗日科“乌克兰英雄”称号和象征着至高荣誉的金星勋章,以表彰他所取得的卓越战绩,包括摧毁1160多架俄军远程无人机、超过100个地面目标以及一个水上目标。
然而,争议的焦点在于克里沃罗日科的出生地——俄罗斯别尔哥罗德州舍别金斯基区。更令人关注的是,他87岁高龄的母亲以及他的弟弟弗拉基米尔至今仍居住在那里。无独有偶,乌克兰武装力量总司令瓦列里·西尔斯基上将同样具有俄罗斯血统,他出生于莫斯科州。
西尔斯基上将的军事生涯同样辉煌。作为乌克兰军队反攻行动的核心指挥官,他在2022年哈尔科夫反攻战中表现出色,因此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之一。
展开剩余71%专业至上:乌克兰军队的务实选择
从表面上看,乌克兰军队高层同时出现两位具有俄罗斯背景的将领似乎与俄乌冲突的敌对性质相悖。然而,深入分析后不难发现,这种现象实际上反映了乌克兰军队在战争环境下的务实考量。
首先,军事专业主义超越了民族和地域的界限。克里沃罗日科和西尔斯基之所以能够获得晋升,根本原因在于乌克兰军队对他们“能打胜仗”能力的认可。以克里沃罗日科为例,他长期深耕空军战术航空领域,并在2015年至2024年担任中央司令部司令期间,主导了乌克兰空军从苏联式体系向北约标准化的转型。在2023年的反无人机作战中,他创新地采用了“电子干扰 机动拦截”战术,使得俄军“沙赫德”无人机的损失率飙升至70%以上。这种基于实战经验的能力,远非“国籍”二字所能简单概括。
其次,乌克兰军队面临着严重的人才短缺困境,这迫使其不得不打破传统的用人框架。自冲突爆发以来,乌克兰军队的规模已经从25万人迅速扩充至100万人,但军官缺口仍然高达40%。在这样的背景下,泽连斯基政府不得不放宽征召标准,甚至允许一些具有争议的人物参军。例如,亚速营指挥官丹尼斯·普罗科彭科虽然曾被指控持有极端主义观点,但他仍然因为作战勇猛而被授予“乌克兰英雄”称号。克里沃罗日科和西尔斯基的案例,可以被视为这一逻辑在高层人事任命中的延伸:当战争进入持久战阶段时,实用主义必然会压倒意识形态。
舆论博弈:民族主义与战略稳定
尽管军事逻辑支持“唯才是举”,但乌克兰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仍然对高级军事领导人的任命构成了潜在的挑战。2024年3月,基辅独立智库“民主倡议基金会”进行了一项民意调查,结果显示,62%的乌克兰人认为“高级军官应该具有纯正的乌克兰血统”,而且在东部地区,这一比例甚至高达75%。在克里沃罗日科的任命公布后,社交媒体上迅速出现了对其“通俄”的质疑,甚至有部分极端民族主义者呼吁对其展开“忠诚调查”。
面对来自舆论的压力,乌克兰政府采取了双管齐下的策略。一方面,政府通过官方渠道强调这些将领的“乌克兰化”历程。例如,泽连斯基在任命仪式上特别指出,克里沃罗日科“自1991年乌克兰独立以来,始终效忠于国家”。另一方面,政府还借助西方媒体来塑造“包容性形象”。美国《外交政策》杂志刊文指出,乌克兰军队高层的多元化“展现了现代军队的开放性”,这与北约“价值观联盟”的叙事不谋而合。
(本文数据综合自乌克兰国防部官网、基辅独立智库报告及《外交政策》杂志公开报道)
注:文中插图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作者声明:作品含AI生成内容
"
发布于:四川省上证速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